美学研究中的诡异命题
书迷正在阅读:岁岁常欢愉(1v1校园H)、与男神被迫同居后(1V1)、独占、【耽美】小气鬼的购物狂、娇养(年上 1v1 h)、卖(1v3)、月亮的背面【abo/双o】、【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我的白日梦、长夜将尽(古言)
kranz所着。他分析自然界里的丑、JiNg神上的丑及艺术上的丑,从道德的类b解释生理的恶心和心理的不悦对於事物的形式与内容之丑所起的作用。当代着名的跨领域艺术文化研究学者UmbertoEco则是在着作《丑的历史》HistoryofUgliness[2]中从「丑的本身」、「形式上的丑」与「艺术对这两者的刻画」三种角度去论述艺术史里的「诡异」如何有脉络地被认知,及观察「诡异」在作品的主题、形式与艺术再现过程等不同面向的表现。文学批评的领域里,早於「诡异」被提出的美学语汇如「怪诞」grotesque及「崇高」sublime概念,同样是对於不悦目且使人惊怖的艺术风格的思考;不同的是,前者源自中世纪废墟[3]扭曲的人物雕像,多用来b喻失真的典型,指涉丑陋畸形的装饰X外观,後者则上溯启蒙时代与北美浪漫主义romanticism,强调作品表现出的巨大激情及无以名状的痛苦与害怕,并且常与自然景象相关。「诡异」uny字源来自众所皆知的西方浪漫主义发源地—苏格兰与北方[4],与「崇高」在历史与地缘上具有承继关系,因此也常被置於相关脉络下相提并论。 德国哲学家ImmanuelKant1724-1804认为「崇高」包含美学经验的两面,亦即负面的喜欢,并且认为「崇高」的T验与理Xreason优越的习惯相关;他进一步解释「崇高」T验不在於经历外界事物本身,而是在面对无法控制的环境,尤其是与自然灾难及超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