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记(V_1_42)
书迷正在阅读:阮家小公子和他男人们、【女攻/GB】普女万人迷训诫绝色仙尊们(gb/BDSM/SP、念玉、负尽狂名十五年、[快穿总攻]拥有催眠系统的我浪飞了、小妈开门,我是我爸、十分沉溺(abo)、【耽美】《合欢宗男修[主攻、NP]》、对我过分执着的他们、《繁星坠落时》前菁英刑警现暴躁攻x暗黑杀手偏执疯狂受——我不想做谁的英雄,只想做你的英雄xCWT69
望这件事不发生,但如果发生了,希望我的存在能轻微唤醒一下,避免可能存在的事故。 不过我觉得我大概只是多虑了,打招呼有点像在sao扰了,希望不会影响到她们心情。 这也是最后一次这样做,我的陪伴到此为止了。 ………… ………… 时丨2025年2月14日10时 星座学说,我不怎么接触,但并没有抵触。在我的理解里,人,尤其女人,天生有融入一个“族群”的身心需求,抽象如星座也好,具体如明星也好,都是融入一个“族群”的优秀的“介质”。 比方说,社会大众的许多人,是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粉丝狂热为明星行为买单”的现象,实际情况是,粉丝以某位明星为共同“介质”形成了族群,并遵循着某一套共同的规则进行生活。 消费,或者“消费欲的满足”是族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欲望的本质是宣泄情绪,一部分人通过消费的方式把情绪宣泄出去,又因为这种行为发生在族群中,得到认同,这种把情绪宣泄出去并得到认同的过程,可以很好调节情绪。 被认同的过程中,“联系”加强了,联系的加强能巩固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有些人误以为,这种消费行为目的是炫耀,秀存在,但根源的驱动力是宣泄情绪以及巩固安全感,花钱宣泄情绪。 回到星座学说,人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定义、被认同、去融入的需求,而星座学说,在我直觉认知里,更像一种兴趣分类。 虽然不懂,但粗略看了一下,似乎是根据一个人出生年月日,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在一个圆圈里,寻找一个定位。 定位本身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很多人相信星座,基于星座的媒介聚集成为族群。